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常见问题
解封担保 诉前保全担保 诉中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履约担保 投标保函 预付款担保 业主支付担保 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
法院冻结零钱包5块钱
时间:2024-05-23

法院冻结零钱包5块钱,涉1.6亿元诈骗大案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进行宣判。主犯刘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法院同时查封、冻结了刘某某名下的多处房产、车辆和银行账户,包括其零钱包内的5元现金。

该案涉及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刘某某等人利用伪基站技术,发送虚假短信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欺骗被害人下载木马程序,进而窃取被害人的银行卡信息和资金。被害人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损失惨重。

法院审理查明,刘某某等人作案手法极其隐蔽,使用多种技术和手段逃避追查。警方经过艰苦侦查,最终成功锁定了刘某某团伙。在抓捕过程中,警方在刘某某的零钱包内发现了一张金额仅为5元的银行卡。

经查,这张5元银行卡与刘某某名下其他银行账户存在资金往来。法院认为,这5元现金虽然数额不大,但具有明显的犯罪痕迹,是刘某某犯罪所得的一部分,因此对该5元现金予以查封、冻结。

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无论犯罪所得金额多少,只要存在犯罪事实,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是最微小的数额,也需要依法追回。

零钱包5元现金的法律意义

法院冻结刘某某零钱包内的5元现金,具有以下法律意义:

  • 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无论犯罪所得金额大小,只要查出有犯罪事实,就必须依法追缴,不能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 表明了司法机关的严厉打击力度。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法院的判决释放出对电信诈骗犯罪严厉打击的信号,有助于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 发挥了震慑作用。法院冻结刘某某零钱包内的5元现金,给犯罪分子敲响了警钟,让他们知道即使是再小的犯罪所得,都可能被追查和没收,从而起到震慑作用,减少犯罪的产生。

防止电信诈骗,公众应提高警惕

电信诈骗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给公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公众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电信诈骗,具体建议如下:

  1. 不轻信陌生来电和短信。对自称是银行、公安机关、客服人员等来电或短信,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2. 仔细核实信息来源。收到可疑短信或电话时,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真实性,不要盲目相信。
  3. 安装防诈骗软件。在手机上安装防诈骗软件,可以防范和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提高防诈骗能力。
  4. 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不要将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透露给他人。定期更换金融账户密码,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5. 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如果收到可疑来电或短信,或发现银行账户异常,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或银行报案。

总之,法院冻结零钱包5块钱,既是对犯罪的严厉打击,也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公众应提高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电信诈骗,维护自身财产安全。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