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财产冻结叫法
简介
财产冻结是一种司法措施,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临时控制,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或防止财产转移、隐匿、变卖等行为,确保执行的顺利进行。法院财产冻结叫法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可能会有不同的称谓,常用的叫法包括:
常见的叫法
- 财产保全
- 财产冻结
- 执行查封
- 资产冻结
- 扣押财产
不同叫法的含义和区别
财产保全: 在债权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法院为防止债务人转移、隐匿财产,而采取的临时措施。与财产冻结相比,财产保全的范围更广,可以涉及任何类型的财产,而财产冻结一般仅限于被执行人的存款、股票等金融资产。
财产冻结: 在债权人向法院申请执行时,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股票等金融资产进行的冻结措施。与财产保全不同,财产冻结是在诉讼程序中进行的,目的是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
执行查封: 在法院作出执行判决后,对被执行人的不动产、动产、交通工具等财产进行查明、登记和扣押的措施。执行查封后,被执行人不得处分相关财产,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资产冻结: 与财产冻结类似,但范围更广泛,指法院对其认为将成为执行标的物的财产进行控制,不仅包括存款、股票等金融资产,还包括不动产、动产、知识产权等各种资产。资产冻结的目的在于确保被执行人不能转移、变卖或隐匿资产,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扣押财产: 当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时,采取的将其扣押到指定场所的措施。扣押财产后,被执行人不得处分或转移相关财产,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冻结财产的程序
法院冻结财产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申请人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
- 法院审查申请材料,并决定是否采取财产冻结措施。
- 法院发出财产冻结通知书,送达被执行人和有关单位。
- 被执行人收到通知书后,应立即停止处分、转移或隐匿相关财产。
- 法院监督财产冻结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解除冻结。
冻结财产的解除
冻结财产的解除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 执行标的物已经全部履行完毕。
- 债权人撤销了执行申请。
- 法院认为不再需要冻结财产保障执行。
被执行人申请解除冻结财产应当提交申请书,并提供相应证据材料。法院审查申请后,作出解除或维持冻结的决定。
冻结财产的法律后果
法院冻结财产后,被执行人不得处分、转移或隐匿相关财产,否则将承担以下法律后果:
- 承担民事责任,赔偿受损害人的损失。
- 承担刑事责任,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犯罪。
对于冻结的财产,法院有权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将其变价抵偿债务。
总结
法院财产冻结叫法多样,但含义和区别主要在于冻结的对象、冻结的基础和法律后果。财产冻结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措施,在执行程序中发挥着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保障执行顺利进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