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常见问题
解封担保 诉前保全担保 诉中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履约担保 投标保函 预付款担保 业主支付担保 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
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
时间:2024-05-23

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

前述

执行中审理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藏匿、变卖、毁损其财产,以保障执行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临时措施。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的情形并不少见。本文将对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的法律依据、解除条件、解除程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法律依据

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以下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由人民法院根据情况裁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审理保全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经申请执行人同意,执行法院可以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解除条件

人民法院解除执行中审理保全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申请执行人同意: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的,一般需要经过申请执行人的同意;
  • 解除条件成就: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或者执行和解协议经法院认可的,申请执行人申请解除查封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申请执行人申请解除执行中审理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已不具备转移、藏匿、变卖、毁损其财产的行为的,申请执行人申请解除执行中审理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此外,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

解除程序

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的程序一般为:

  • 申请:申请执行人向执行法院提出解除审理保全的申请,并说明理由和证据;
  • 审查:执行法院对申请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申请;
  • 通知:执行法院通知被执行人并征求其意见;
  • 裁定:符合解除条件的,执行法院应当及时作出解除裁定;
  • 执行:根据裁定解除审理保全措施,并通知有关单位和人员。

法律后果

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的法律后果主要有:

  • 保全效力丧失:解除审理保全后,原先采取的保全措施将失去效力,被执行人可以自由处分其财产;
  • 执行责任减轻:解除审理保全后,执行法院依执行程序对保全财产所承担的责任将相应减轻;
  • 责任分担:如果因解除审理保全而导致执行不能,执行法院与申请执行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 其他影响:解除审理保全可能对执行程序产生其他影响,如影响执行效率、执行成本等。

结语

执行中解除审理保全是执行程序中常见的法律措施,其解除条件、解除程序和法律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执行法院在解除审理保全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既要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被执行人转移、隐匿财产逃避执行。同时,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慎重行使有关权利,以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