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手机同号):13456827720
常见问题
解封担保 诉前保全担保 诉中保全担保 继续执行担保 履约担保 投标保函 预付款担保 业主支付担保 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
法院冻结的东西买了犯法吗
时间:2024-06-01

法院冻结的东西买了犯法吗

简答:法院冻结的财产购买,视情况而定,可能构成犯罪。

法院冻结财产的概念

法院冻结财产是一种行使司法权的强制措施,是指法院为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或转移财产,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被执行人的存款、银行存款、保险金、应收账款、股票、房产等财产依法采取停止支付、划拨、扣押、变卖等措施,以确保执行标的的顺利实现。

法院冻结财产的生效,以法院发布冻结令为生效依据,并通过司法信息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渠道对外公开。

购买冻结财产的法律后果

购买法院冻结的财产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两种情况:

构成犯罪:如果购买人明知被冻结,而仍进行交易,并购买了被冻结的财产,则其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根据《刑法》第312条的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不构成犯罪:如果购买人不知道被冻结,而是 добросовестно приобретатель (善意)购买的,则不构成犯罪。但购买人购买的财产仍需返还给被执行人,并不得获取对该财产的任何补偿或赔偿。

举证责任

在购买法院冻结的财产的案件中,举证责任由以下当事人承担:

对于购买人:购买人需要对自己不知道被冻结的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对于执行人:执行人需要对自己对被执行人的财产冻结情况承担举证责任。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购买法院冻结的财产而承担法律责任,建议购买人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在购买前查询司法信息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渠道,确认购买的财产是否已被冻结。 向交易对象明确询问相关的法律情况,并要求出示相关的证明文件。 在交易过程中留下必要的证据,如交易合同、收付款凭证等。 对于来源不明或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财产,宜谨慎对待,避免购买。

案例分析

案例1:张某通过司法信息公开网得知李某名下的房屋已因债务纠纷被法院冻结,但仍明知冻结情况,向李某购买了该房屋并支付了房款。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发现该情况后,依法追究了张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刑事责任,并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2:王某在二手房市场看中了刘某出售的一套房屋,由于价格较低,王某没有进行任何查询,直接与刘某签订了买卖合同。后因执行人员到该房屋执行,王某才发现该房屋已被法院冻结。因王某没有证据证明其对冻结情况不知情,法院判决王某返还房屋,并驳回了王某要求刘某赔偿损失的请求。

结语

法院冻结的财产购买,存在较大法律风险,可能构成犯罪。购买人应当在交易前谨慎查询相关信息,避免购买冻结财产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于已经购买冻结财产的情况,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执行,并及时联系交易对象协商处理。

13456827720
13456827720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