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款能被法院冻结了
前言
拆迁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措施,也给被拆迁人带来了巨额补偿,然而,拆迁款并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追究的保护伞。法院有权对拆迁款采取冻结措施,维护民事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影响判决执行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裁定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2条也明确:“被执行人因涉嫌犯罪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有关单位已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执行法院可以不执行。”
冻结拆迁款的条件
法院冻结拆迁款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存在被执行行为或其他原因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者影响判决执行。 冻结拆迁款不违反法律规定。 冻结拆迁款有利于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申请冻结拆迁款
申请冻结拆迁款的当事人应当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书,并附有相关证据证明符合冻结条件,如但不限于:
被执行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 被执行人有逃避执行的行为 被执行人有其他影响判决执行的行为法院经审查申请材料后,将决定是否对拆迁款采取冻结措施。
冻结拆迁款的范围
法院冻结拆迁款的范围一般包括:
尚未用于房屋置换或购买其他不动产的拆迁款 已用于购买房屋但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拆迁款 拆迁时获得的货币或实物补偿款执行和解除冻结
法院冻结拆迁款后,将通知相关部门冻结拆迁款。
被执行人可以在冻结期限内向法院提出复议申请,如果法院认为复议理由成立,可以解除冻结。
当申请人获得胜诉判决或执行完毕后,法院将解除对拆迁款的冻结措施。
法律后果
对拆迁款进行冻结后,被执行人不得擅自处分或转让拆迁款,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
涉嫌犯罪的行为 被追究民事责任 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案例解析
案例1:甲与乙发生交通事故,甲负主要责任。乙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法院判决甲赔偿乙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万元。
判决生效后,甲拒不履行义务。乙向法院申请执行,得知甲获得拆迁补偿款20万元。
法院经审查,认为甲有逃避执行的行为,遂冻结了其10万元拆迁款。
案例2:丙因涉嫌贪污被刑事立案侦查。检察院调查发现其拥有拆迁补偿款150万元。
为防止丙转移赃款,检察院向法院申请冻结其拆迁款,法院依法裁定冻结了其全部拆迁款。
结语
拆迁款并非个人私有财产的保障,当存在法律债务纠纷或涉嫌违法犯罪行为时,法院有权对拆迁款采取冻结措施,以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被执行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积极履行债务或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避免因逃避执行而受到制裁。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公平有序的法律环境,让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